语文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做生活的评价者,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情进行理性思考、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这也是训练思维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五、不要以为现在的水平就是自己高考的水平,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最大的赢家;做老师的追随者,越是临近高考,越要紧跟住老师,老师是你备考路上最好的搭档。
我们大家知道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行,为了大家能更好的复习
1.想不出答案也不要留白
文综考试时,选择题必须要在35-40分钟完成,政治大题40分钟,历史大题35分钟,地理大题35分钟,最后至少留下5分钟浏览全卷,检查是否做齐题目。
答题顺序上,以自己的习惯为主。建议先做选择题,35题一次性做完,涂卡,并检查是否涂错。大题方面,建议按题号顺序答题。但如果某个科目特别好,得分把握大,可以先做。如果认为对自己来说最难、最耗时、最没得分把握的科目,大题放在最后做(既可避免破坏心情、打击信心,又可确保得分高)。
答大题时,若想不出答案,千万别放弃。任何题目最终主要还是考查对书本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所以,遇到不会答的题目时,别着急,一定是考查书本的某块知识,冷静下来,就能找到答案。
千万不要留有空白。想不出答案来,乱写几句上去,说不定也会有分拿的。高考文科综合有些题目是送分题,你不写字,分怎么送得到你手中呢?
2.三科基础分莫轻视
文综是三科的和谐,所以在后期复习中用力应该相对均衡,具体表现为复习时间上的相对均等。可以在一些薄弱科目中相对容易增分的板块多下些功夫。
3.注重基础知识复习
在最后阶段的备考中,各校老师会有具体的指引,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计划方法:高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计划,在全面复习主干之余,有重点地复习相对薄弱的内容;层次较低的学生,建议完全按照老师的指引制定计划。但无论哪一类学生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抱着“能复习到哪就算哪”的思想。
近年高考场上反馈的文综问题,首要的一定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哪一科,在最后阶段都应该注重基础复习: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图像等等。如地理的“地质作用”、“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三种水循环的名称;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名称等基本的地理名词;如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板块构造图等基本图像都必须掌握。
4.能力拉分莫畏难
高考场上反馈的第二大问题是“学生学科能力不强”,能力包括学生提取信息,解读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能力?首先,在复习时,注意主干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主干知识的体系构建,这样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才能从知识体系中提取适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其次,做题或回顾错题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从图文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最后,注意回顾一些常规的答题角度,如地理的原因分析题,往往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展开;分析气候特点的答题角度,往往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5.错题宝典莫丢弃
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保持一定量的题目训练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要在刷题的满足中忘记了曾经的错题宝典,在最后阶段,要把曾经的大考错题、老师讲评过的错题重新看一遍。心理学家说:“50%的人会重复犯错”,当我们把错题暴露的薄弱知识点或者做题技巧的问题及时扫清后,高考增分绝不是难事。
6.关注时事莫畏新
政治学科的考试说明一直把“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列入考试范围。地理的高考题中也会或显性或隐性地结合一些时事热点考查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历史也要求学生适当关注史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应对这类貌似新颖的题目首要还是基础知识要过关,但是也不妨在平时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如“一带一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避免在考场上束手无策。
1.精英培训学校(老师专业负责)
2.学大教育(口碑不错)
3.铭源思学(覆盖区域广)
4.新东方文化课(整体评价好)
5.爱管云教育(教学质量好)
6.北辰教育
7.百分百优学
8.私塾学府
9.迪诺教育
10.天材教育
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请多了解多对比。
在教学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差异化,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老师们在日常授课中会给予学生多维的指导、并经过多元分析,给予学生多元的培养方案,让学生们能够全面成长。为了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采用了精细化时间管理模式,高效利用好每分每秒的学习时间,而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有时间去参加一些活动,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此外还有严格的教育管理、严密的教学措施,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老师们也能够尽心尽力的工作。
从历届高考阅卷中,都发现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较严重,符号系统掌握不准确、不熟练,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书写错误仍较多,要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专用名词回答,可以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标准答案,化学还要避免答题中有死记硬背的痕迹,这一阶段要求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不能出现知识漏洞,同时要安排时间回归教材,看笔记、看错题,查缺补漏。
Copyright © 2016-2023 taskeas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19183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